我用 Google Gemini Deep Research 两周后,发现 AI 研究助手真的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

作为一个经常需要做研究和写报告的内容创作者,我最近尝试了 Google 新推出的 Gemini Deep Research 功能。说实话,这个工具确实让我对 AI 研究助手有了新的认识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这两周来的真实使用体验。

初次体验:惊喜中带着一点疑虑

还记得我第一次使用 Deep Research 时,其实是带着怀疑的心态。毕竟之前用过不少类似的 AI 工具,总觉得它们给出的内容要么太浅显,要么就是东拼西凑。但当我用 Deep Research 完成第一个研究任务时,不得不说,我被它的表现惊艳到了。

整个过程是这样的:我输入了一个关于”元宇宙在教育领域应用”的研究主题,Deep Research 首先给出了一个研究计划,让我可以进行修改和确认。这一点特别贴心,因为它让我能够主导研究的方向,而不是完全依赖 AI 的判断。

真实使用场景分享

在这两周里,我用 Deep Research 完成了多个不同类型的研究任务,来跟大家分享几个最深刻的使用体验:

写行业报告真的快多了

有一次我需要写一份关于”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”的报告,通常这种报告要花我一整天搜集材料。但用了 Deep Research 后,只花了大约15分钟就得到了一份相当全面的初稿。更棒的是,报告中包含了最新的市场数据和趋势分析,而且每个数据都标注了来源链接,方便我进一步核实。

学术研究事半功倍

作为一个经常需要查阅论文的人,我发现 Deep Research 在学术研究方面特别给力。它不仅能快速整理相关文献,还能提供不同观点的对比分析。比如我研究”生成式 AI 对创意行业的影响”时,它给出的报告涵盖了学术界、产业界的各种观点,甚至包含了一些我之前没注意到的研究角度。

与其他工具的真实对比

我之前一直在用 Perplexity,说实话它也很不错。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对比,我发现 Deep Research 在几个方面确实更胜一筹:

  1. 研究深度:
    Deep Research 生成的报告明显更深入,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,而是有层次的分析。虽然等待时间稍长(通常 5-10 分钟),但产出的质量确实值得等待。
  2. 信息整合:
    它不仅仅是搜索结果的汇总,而是能真正理解并整合信息。比如在做竞品分析时,它会主动发现不同来源的信息之间的关联,给出更有价值的洞察。

使用小技巧(从踩坑中总结)

经过这段时间的使用,我总结了一些实用的小技巧:

  1. 提问技巧:
    最开始我总是直接扔个大主题过去,后来发现拆分成更具体的问题效果更好。比如与其问”区块链的发展”,不如问”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和面临的挑战”。
  2. 研究计划调整:
    不要急着点确认,花点时间审视和调整研究计划很重要。我就遇到过几次,通过调整计划获得了更符合需求的研究报告。

目前的不足(说说我遇到的问题)

使用下来,确实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吐槽的地方:

  1. 有时候会卡顿:
    特别是在处理特别复杂的主题时,偶尔会遇到加载时间特别长的情况。不过考虑到它要处理的信息量,这个等待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  2. 英语限制:
    目前只支持英语确实是个不小的限制。作为中文用户,有时候需要额外做一些翻译工作。期待后续能支持更多语言。

我的整体评价

用了两周下来,我觉得 Deep Research 确实是一个相当优秀的研究助手。它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大幅提升研究效率,同时保证研究质量。虽然还有一些限制和不足,但就目前的表现来看,已经是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了。

对于经常需要做研究、写报告的人来说,我建议可以尝试使用 Deep Research。它可能不会完全替代传统的研究方法,但绝对能让你的研究工作更加高效。记住,它更像是一个很棒的助手,而不是完全的替代品。

说到底,工具始终是工具,关键还是要看使用者怎么用。Deep Research 给了我们一个强大的助手,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它,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